為了進一步提升青年教師的書法審美鑒賞能力,10月29日下午4:00-5:00,南理工實小在五樓多功能教室舉行了題為《書法發展史掠影》的專題講座,由南京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汪峣老師主講。團員老師、語文組、美術組全體教師、負責教學工作的蔡校長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由青年教師袁澤宇老師擔任主持。
汪老師從十一個方面梳理了中國書法的發展史,帶領老師們欣賞了各個時期的書法作品,讓老師們在秦篆中,看到了文字結構的嚴謹化和規則化,給表達意義的清晰帶來了方便,文字發展到了標準化;在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看到其為中國書法做出的貢獻,把隸書、章草、草書糅合為行書,豐富了書法中最重要的元素——線條,完善了筆法,使書法家作為完整的藝術形象出現;唐代在書法史中地位關鍵,因唐朝的全盛,跨度和容忍度特別大,出現了楷書和草書這兩個極端的興盛,同時期,顏真卿的出現,是書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其價值主要體現在提供了新的審美趣味,從清瘦走向雄強;在唯美與不羈并存,漲墨與大尺幅齊飛的明朝,分為了初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初期和中期以唯美書風為主,技巧一流,平正工穩,在晚期出現了反叛者,放飛自我,不追求技術的無懈可擊……經過一系列的介紹,使老師們知道了中國文字從抽象起步,從簡單的刻畫起步,走向象形,走向具體,然后再走向具體中的抽象,惟妙惟俏的描述和講解,讓老師們感受到了書法發展史的孕育期、初生期、成熟期、頂峰以及衰老期的歷史底蘊,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創新,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生生不息。
中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中國的書法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短短的60分鐘,汪老師用輕松、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老師們領略了中國書法的獨特魅力,也對中國書法的發展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理工實小 王思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