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下午,理工實小全體語文教師、逸仙小學全體語文教師、玄武區區骨干班高段語文教師齊聚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參與“小圭璋”繪本教學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黃雅蕓老師主持,理工實小蔡琳副校長全程參與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共有三個板塊。首先是課堂展示環節,第一節繪本課《天邊最亮的星》由逸仙小學卜曉曉老師和四(3)班孩子們為大家呈現。課伊始,卜老師以結合封頁猜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點評滲透讀繪本需關注圖文的方法。課中,師生以多種形式共讀繪本,穿插從圖文出發、發揮想象說一說,使學生感受守島人生活的同時打開思維,為后面想象交流畫面鋪墊。讀完繪本,教師以問題“繪本中哪一幅圖或者哪一段文字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交流。最后卜老師教師出示作者寄語,引出王繼才真人事跡,并推薦繪本<<你好,燈塔>>,推動學生課后閱讀向更深處延伸。

第二節課繪本《白鹿記》由理工實小徐雅青和四(1)班的孩子們為大家呈現。徐老師從繪本特點入手,即文字和圖畫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課堂伊始引導學生先從文字上和《山海經》的原文進行對比,感悟神話故事的魅力所在。之后帶著學生聚焦到圖畫中,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放手讓孩子找尋故事圖畫中的新奇之處。課堂上徐老師從形象奇、情節奇、構圖奇三個角度幫助學生理清神話故事特點。學生在自由交流的環節中熱烈而投入,引發許多奇思妙想。最后徐老師以開放式結尾留給學生懸念,思考故事的結局是什么?學生在交流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對這一類神話題材繪本的探索與熱愛之情。

活動的第二項議程為逸仙小學的吳青青老師帶來的說課《今天我是一粒黃豆》。吳老師從教材選擇、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過程這4個方面來呈現說課。吳老師希望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閱讀繪本,學會觀察表情、動作;了解黃豆的生長過程需要澆水、施肥、捉蟲,了解黃豆是如何變成豆漿,并且拓寬視野,知道香干、凍豆腐、蘭花干、豆腐皮、腐竹等都是由黃豆制成;同時感受親情的溫馨以及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提高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激發對普通事物的探究之心。課程安排上以角色扮演、看圖說話、實地表演、自讀文本、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呈現。因為寓教于樂的活動設計,可以讓孩子充分鍛煉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

理工實小的陳一飛老師帶來說課:《“大話細胞”——科普類繪本教學策略分享》。陳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細胞總動員》這一繪本的特點。從內容上、語言上、和圖畫風格上對這一繪本進行了深度剖析。接著陳老師說起了自己備課的心路歷程。首次上課思維導圖形式雖新穎,但參與學生太少,課堂氣氛也不活躍。第二稿的導讀形式目標在于讓學生讀懂這本書,普及書中的科學知識。眼光拘泥于書本本身,而忽略了培養學生對科普知識的興趣和探究欲。最終確定把目光聚焦于學生的探究興趣。課堂打破常規,采用了答題競賽的模式?;顒又懈遣捎昧舜痤}方式,引發了全體老師的積極參與,會場氣氛十分活躍。

活動的最后,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員黃雅蕓老師帶領“小圭璋”同盟校的教師代表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交流。代表們各抒己見,黃老師更是肯定了老師們在繪本教學上的大膽創新和不斷探索的精神。隨后,黃老師指出,繪本課對于孩子和老師可謂受益無窮。老師要做的不是將繪本課上成語文課,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仔細觀察,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進而愛上圖畫書、愛上閱讀!

此次的“小圭璋”繪本教學研討活動中,既有動人的文學故事,也有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科學工程系列,孩子們可以飽覽各種各樣的題材、體裁、形式、感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作為活動的參與者,老師們也獲益良多。在這大好春光里,南理工實小的語文老師們將與孩子們共浴繪本之馨香,雕琢心智之圭璋。

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 徐雅青 陳一飛 簡越